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上火灾封事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二、《宋史》卷四一一《牟子才传》、《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一
臣伏睹近降诏书,以郁攸挻灾,令中外臣僚并许实封,直言阙失,毋有所隐者。
臣日者经席再启,猥以独班,获升缉熙。
尝推明《复》卦大义,仰致圣德修省之助。
复于贴黄略述火灾之由而未备也。
方将欲有所言,而陛下罪己求言之诏已下,其忍吐而复茹,不告陛下乎?
臣顷所上水疏有曰:「九郡之水非远也,若以远而忽之,则所谓远者将突然陛下之前矣」。
臣非好为危言以恐陛下,盖欲陛下知所警惧,化灾异而为休祥也。
然下诏方尔,而拨田赐额之事已喧阗于新寺矣。
遣使方尔,而内燕排当之事已迭举于宫闱矣。
夫灾异如此,而陛下忍玩之,是乐忧也,是恝然于吾民也。
岂陛下以其远而不足以动吾心耶?
夫远而九郡,近而京畿,均陛下之民也。
伤居尔体,痛在朕躬,均陛下之体也。
而皆弃置不问,天于是始移其所谓水者,而震之以火焉。
移其所自远者,而警之于近焉。
四明之火方盛大,而绍兴之火已袭之。
至日之火方信宿,而御街之火又继之。
自是而后,盖无夕而不火矣。
或曰:涂撤不先,绠缶不具,水潦不畜,火道不表,正徒不储,是以火不可救。
或又曰:宰执、尹、漕、殿步帅之意,欲先救龙翔、救邸第,而后救民居,是以火不可救。
是则然矣。
是徒知以火政为解,而不知所以致此者,固有出于火政之外也。
然则所以致此者何事乎?
臣前所谓启私谒,溺近习,崇土木,庇小人,失人心者是也。
使陛下当是时以臣言为然,稍知悔悟警惧,举此五者洗而清之,岂不能变灾为祥,易祸为福耶?
愚臣言之于前,陛下玩之于后,而近又加甚焉,此回禄之灾所以迭发于京师众大之区,使陛下目此钜异而痛加修省也。
愚臣至是,安敢缄嘿取容,不为陛下复举崇、观、政、宣之證而铺陈之乎?
且私谒之启,莫御笔为甚也。
李纲,去陈瓘,斥唐庚,斥吕颐浩,政、宣间之御笔也。
今缴驳贵近者夺琐闼之权,疏排大奸者夺宰旅之职,顾劾御史者夺都曹之阶,为王留行者夺司谏之任,以若所为,不政宣乎?
臣观私谒之害,其初盖出于手滑,手滑不已,而近日所为又加于前,是玩天灾也。
玩天灾者,天必怒而降之祸焉,此火之所由作也。
近习之溺,惟阉寺为甚。
王黼、童贯阴怀异志,摇撼国本;
梁师成、朱勔阴贼于内,结怨于外,此宣和之近习也。
今表里衷私,造谋诡秘,广开营缮,以启侈心,甚至与贼隶为窟穴,以抗台谏之衡;
富民为道地,以为直臣之阱,多张罗网,如罩飞虫;
广布腹心,有同鬼蜮。
所为若此,不宣和乎?
臣观近习之害,其初不过顺适上意而已。
顺适不已,而近者所为又过于前,是玩天变也。
玩天变者,天必怒而降之祸焉,此火之所以作也。
土木者,乱之本也。
建延福,建和阳,建宝录,建保和,此政和三年事也。
袭庆之架造未辍,而中兴观之工役又新;
延祥之涂塈未竟,而西太乙之工役复起。
墓木之斫伐可禁也,不惟不能禁,而主萃者又与已去之奸雄互争,几失国家之体。
邸第之包占可禁也,不惟不能禁,而度地者又预指某户民屋之当撤,几动小民之心。
所为如此,不政和乎?
臣观土木之害,其初起于祗神示崇祀事而已。
为之不已,而近者所为又过于前,是玩天变也。
玩天变者,天必怒而降之祸焉,此火之所以作也。
小人者,公议之仇也。
蔡攸一小人耳,信之庇之;
郑居中一戚属耳,用之保之,大观二年事也。
谏长为君子所仇,则委曲保护,以全其归;
御史与善类为敌,则尊奖扶持,以张其气。
棋枰一动,全局危摇,谁之过欤?
刘安世,元祐谏官也。
杨畏之反覆,至于累疏。
今不能亟劾而授人以樽,宁不反害?
孔文仲,清江人也,劾程颐而旋悔,至于欧血。
今劾其人而袭其位,能无泚颡?
所为若此,不大观乎?
臣观小人之害,其初不过仇视公议而已。
仇视不已,而近者所仇又过于前,是玩天变也。
玩天变者,天必怒而降之祸焉,此火之所以作也。
人心之失,祸乱之源也。
钱宝为轻,钞法日坏,花石为扰,和买倍增,此崇观间事也。
今铜镪之弊在泄漏,在钚销,源日益耗而民悴。
楮券之弊在伪造,在增印,直日益下而民穷。
水毁之乡,检放不实;
中熟之郡,和籴已兴。
告讦献田,广行包占,虽深山穷谷亦为之扰。
望青采斫,驱抑搬移,严霜飞雪曾不之恤。
所为如此,不崇观乎?
臣观人心之失,其初不过夺民之利而已。
夺之不已,而近日所为又甚于前,是逆天也。
逆天者,天必降之祸焉。
此火之所以作也。
夫启私谒,溺近习,崇土木,庇小人,失人心,是五者,若无与于天灾也。
而一失而为九郡之水,再失而为京城之火,捷如影响,甚可畏也。
陛下于此时,亦知所鉴乎?
私谒之不禁,已激而为水火之灾。
陛下知戒天灾,则当痛自惩艾曰:「今而后不复乘快乘怒矣」。
遇有当行,则与二三大臣开诚布公,审订熟议,然后形之奎画
如此则天知陛下之心,必能为陛下弭未来之灾矣。
今火后所行,乃大不然。
内批以今日廷绅气习浇荡,文辞浮浅为可厌,其说是矣。
缔观圣意,大率欲使群臣缄口缩舌,噤无一言而后已。
以先朝诸老文气和平,旨趣简切为可法,其说当矣。
然详观圣意,不过使群臣宛转唯阿,不为矫激而后已。
导谀习谄,则其谄熏灼宇宙。
今又浚开其源,使之益谄,则其谄兹甚。
是御笔之私犹前日也。
以此回天,天可回乎?
是之谓笔眚。
近习之不防,已激而为水火之灾。
陛下知天戒,则当痛自切责曰:「今而后不以左右近习为耳目矣」。
遇有役使,但令达章奏,备扫除,以供禁中之役,而不任之以事。
如此,则天知陛下之心,必能为陛下弭未然之变。
今火后所为,乃大不然。
渔猎猥琐之讼,则传宣内旨,以激不平之怒;
罗络微细之事,则张大声势,以贾屈抑之怨。
盘据深久者,窟倖门而不止;
表里奸蠹者,梯媚道以自通。
铺张地图,意气挥霍;
叱咤祸福,人谁敢违?
近习之恣横犹前日也。
以此回天,天可回乎?
是之谓人殃。
土木之不禁,已激而为水火之灾。
陛下遇灾而惧,则当痛自惩戒曰:「今而后不复从事于营缮矣」。
遇有补葺关于宗社而不得免者,如《春秋》书城筑之类,则当斟酌国力,相度事宜,不得已而后为之,役皆书时。
如此,则天知陛下之心,必能为陛下弭方来之变。
今火后所行,乃大不然。
开拓天街,疏通火巷,意非不美,而细民驩言,则曰此为龙翔增筑设也。
开浚渠沟,储积涂潦,虑非不远,而市井窃议,则曰此为邸第堤防计也。
骊山作徒,昭应斤斧,驾言暂止,其势方张。
是土木之害犹前日也。
以此回天,天可回乎?
是谓木妖。
小人之庇护,已激而为水火之灾。
陛下以天灾为可惧,则当痛自改悔曰:「今而后不复庇护小人矣」。
凡有仁贤可信,则当垂情任用,笃意搜扬,不可混以憸壬。
如此,则天知陛下之心,必能为陛下消他日之异。
今火后所行,乃大不然。
阳迁阴夺,以成小人难拔之形;
倏召旋阻,以疑诸贤欲来之志。
已去之臣,留者累六七疏,以全恩礼,不知能如范纯仁苏辙虞允文陈俊卿之谆笃乎?
未去之奸,言者连十许章,以排奸恶,不知能如欧阳脩移书责高若讷县令陈并上疏言董敦逸、郭知章之切至乎?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否泰易位,邪正倒植。
则疑君子而庇小人,犹前日也。
以此回天,天可回乎?
是之谓人孽。
人心之不回,已激而为水火之灾。
陛下以天变为可畏,则当痛自脩省曰:「今而后不复以小民为草芥矣」。
遇有当恤者,恻隐以达其仁,哀矜以孚其惠,不可蹙夺其生理。
如此,则天知陛下之心,必能为陛下除他日之沴矣。
今火后所行,乃大不然。
会价低垂,至为民病也。
今虽有称提之令,而不能宽商税以召和气。
铜镪日荒,至为民害也。
今虽严鉟销之禁,而不能平物价以救目前。
虽有内帑见缗之赐,而散予多不均,何以慰嗷嗷鸿雁,归栖无所之民?
虽有诸库支犒之赏,而俵散犹未遍,何以慰焦头烂额,并日宣劳之人?
下至木个,百姓所赖以蔽风雪、作生计者也,而邸第之豪哗然占夺,市井之人不敢争。
残庐破屋,百姓所赖以幸朝夕、活冻饿者也,而指挥之严,遽欲毁拆,无告之民何所诉?
则人心皇皇,犹前日也。
以此回天,天可回乎?
此之谓政癖。
夫九郡之水,天以是警陛下,是陛下脩省之一机也。
陛下玩之不已,固已激而为前日之灾燔。
御街之火,天复以是警陛下,是又陛下修省之机也。
陛下若又玩之,则将激而为其他之变异矣。
天岂可玩,变岂可常哉!
且臣究观往牒,殆为火德将败之證。
臣请痛哭,为陛下终言之。
商丘之地,唐自阏伯商伯相土以来,实主大辰,而祀大火。
我宋受命,兴于商丘,气运相因,实感炎德。
太祖建号,高宗中兴,应天顺人,皆在于此。
故火德兴王,则火潜伏而处晦
火德衰败,则火滥炎而并起。
昔晋士弱谓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常始于火。
然则火之为象,其有关于国家运祚之兴亡明矣。
今一见而为辛卯之灾,再见而为丁酉之灾,三见而为今日之灾,况一夕而至于三数见乎?
楚灭陈之岁,晋史赵曰:「,颛帝之族也,岁在贲火,是以卒灭。
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
明年陈灾,郑裨灶曰:「,水属也。
火,水妃也,以五成。
岁五及贲火而后陈卒亡」。
夫陈,大皞之墟也,火属也。
宣和之水与崇宁之火稠见叠作,是火王中微,既激而为靖康之变;
今夏之水与今之火前后相袭,是火德浸衰,岂不激将来之变乎?
此臣所为惧也。
陛下傥见以宗庙社稷为念,大加悔悟,毋谓上天为至远,而必求有以感格之,毋以五事为无相关,而必求有以平和之,使崇、观、政、宣不佳之政消靡无馀,而又上念国嗣未立,下思奸邪窥觇,举臣前后之疏及诸臣之疏,深省亟悟,早正皇储,以系天下之心,则犹可挽回。
况资善落成,已近龙楼问安之地;
教谕遴选,已得范冲、朱震之流,举而施行,亦无难事。
惟望陛下深入睿思,亟于明年改元,讲行此礼,使匕鬯主乎宗社,羽翼横于四海,问寝问膳,蔼然有文王世子孝仁礼义之风,则天人相与,宋室其兴,又何卒灭乎?
岂如史赵、裨灶之所谓乎?
臣言至此,血泪俱尽。
惟陛下念之,以开我宋宝祐亿万年无疆之休。
海潮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夫潮之生。因乎日也。其盈其虚。系乎月也。古君子所未究之。将为之辞。犹惮人有所未通者。故先序以尽之。肇始窥尧典。见历象日月以定四时。乃知圣人之心。盖行乎浑天矣。浑天之法著。阴阳之运不差。阴阳之运不差。万物之理皆得。万物之理皆得。其海潮之出入。欲不尽著。将安适乎。近代言潮者。皆验其及时而绝。过朔乃兴。月弦乃小嬴。月望乃大至。以为水为阴类。牵于月而高下随之也。遂为涛志。定其朝夕。以为万古之式。莫之逾也。殊不知月之与海同物也。物之同。能相激乎。易曰。天地暌而其事同也。男女暌而其志通也。夫物之形相暌。而后震动焉。生植焉。譬犹烹饪。置水盈鼎。而不爨之。欲望膳羞之熟。成五味之美。其可得乎。潮亦然也。天之行健。昼夜复焉。日傅于天。天右旋入海。而日随之。日之至也。水其可以附之乎。故因其灼激而退焉。退于彼。盈于此。则潮之往来。不足怪也。其小大之期。则制之于月。大小不常。必有迟有速。故盈亏之势。与月同体。何以然。日月合朔之际。则潮殆微绝。以其至阴之物。迩于至阳。是以阳之威不得肆焉。阴之辉不得明焉。阴阳敌。故无进无退。无进无退。乃适平焉。是以月之与潮。皆隐乎晦。此潮生之实验也。其朒其朓。则潮亦随之。乃知日激水而潮生。月离日而潮大。斯不刊之理也。古之人或以日如平地执烛。远则不见。何甚谬乎。夫日之入海。其必然之理乎。且自朔之后。月入不尽。昼常见焉。以至于望。自望之后。月出不尽。昼常见焉。以至于晦。见于昼者。未尝有光。必待日入于海。隔以映之。受光多少。随日远近。近则光少。远则光多。至近则甚亏。至远则大满。此理又足證夫日至于海。水退于潮。尤较然也。肇适得其旨。以潮之理。未始著于经籍间。以类言之。犹乾坤立。则易行乎其中。易行乎其中。则物有象焉。物有象而后有辞。此圣人之教也。肇观乎日月之运。乃识海潮之道。识海潮之道。亦欲推潮之象。得其象亦欲为之辞。非敢衒于学者。盖欲请示千万祀。知圣代有苦心之士如肇者焉。赋曰。
开圆灵于混沌。包四极以永贞
赩至阳之元精。作寒暑与晦明。
截穹崇以高步。涉浩漾而下征。
回龟鸟于两至。曾不愆乎度程。
其出也。天光来而气曙。
其入也。海水退而潮生。
何古人之守惑。谓兹涛之不测。
安有夫虞泉之乡。沃焦之域。
栖悲谷以成暝。浴濛汜而改色。
巨䲡隐见以作规。介人呼吸而为式。
阳侯玩威于鬼工。伍胥泄怒乎忠力。
是以纳人于聋昧。遗羞乎后代。
曾未知海潮之生兮自日。而太阴裁其小大也。
今将考之以不惑之理。著之于不刊之辞。
陈其本则昼夜之运可见其影响。言其徵则朔望之候不爽乎毫。
岂不谓乎有耳目之疾。而㸌将判乎神医者也。
粤若太极。分阴分阳。
阳为日。故节之以分至启闭。
阴为水。故霏之以雨露雪霜。
虽至赜而可见。虽至大而可量。
岂谓居其中而不察乎渺漠。亡其外而不考其茫洋者哉。
故水者阴之母。日者阳之祖。
阳不下而昏晓之望不得成。阴不升而云雨之施不得睹。
因上下之交泰。识洪涛之所鼓。
胡为乎历象取其枝叶而迷其本根也。策其涓滴而丧其泉源也。
于是欲抉其所迷而论之。采其所长而存之。
光乎廓乎。汨磅礡乎。
差瀴溟之无际。曷鸿濛而可以尽度乎。
乃知夫言潮之初。心游六虚。
索蜿蜒乎乾龙。驾轇轕乎坤舆。
知六合之外。洪波无所泄。
识四海之内。至精有所储。
不然。何以使百川赴之而不溢。
万古揆之而靡馀也。是乃察乎涛之所由生也。
骇乎哉。彼其为广也。
视之而荡荡矣。彼其为壮也。
欱乎其沆沆矣。其增其嬴。
其难为状矣。当夫巨浸所稽。
视无巅倪。汹涌澒洞。
穷东极西。浮厚地也体定。
半圆天而势齐。谓无物可以激其至大。
故有识而皆迷。及其碧落右转。
阳精西入。抗雄威之独燥。
却众柔之繁湿。高浪瀑以旁飞。
骇水汹而外集。霏细碎以雾散。
屹奔腾以山立。巨泡邱浮而迭起。
飞沬电烻以惊急。且其日之为体也。
若炽坚金。圆径千里。
土石去之。稍迩而必焚。
鱼龙就之。虽远而皆靡。
何海水之能逼。而不澎濞沸渭以四起。
故其所以凌铄。其所以薄激者。
莫不魄落焯烁。如爨巨镬。
赩兮不可探乎蓅蓅之内。呀焉若天地之有龈腭
其始也。漏光迸射。
虹截宇县。拂长庚而尚隐。
带馀霞而未殄。其渐没豿兮。
后羿之时。平林载驰。
驱貙虎与兕象。慑千熊及万罴。
呀偃蹇而矍铄。忽划砾而𪙉𪘲。
其少进也。若兆人缤纷。
填城溢郭。蹄相蹂蹙。
毂相摩错。閧闉澶漫。
凌彊侮弱。倏皇舆之前跸。
孰不奔走而挥霍。及其势之将极也。
涾兮若牧野之师。昆阳之众。
定足不得。骇然来奔。
腾千压万。蹴搏沸乱。
雄棱后阏。懦势前判。
慑仁兵而自僵。倏谷呀而巘断。
此者皆海涛遇日之形。闻者可以识其畔岸也。
赋未毕。有知元先生讽之曰。
斯义也。古人未言。
吾将挥乎文墨之场。以贻永久。
为天下称扬。爰有博闻之士。
骇潮之义。始盱衡而抵掌。
俄䫴齘而愕眙。揽衣下席。
蹈足掀臂。将欲致诘。
领画天地。久之而乃谓先生曰。
伊潮之源。先贤未言。
枚乘循涯而止记其极。木华指近而未考其垠。
焉有末学后尘。遽荒唐而敢论。
先生矍然而疑。乃因其后。
推车捧席。执腒伺颜。
言之少间。请见徵之所如。
客乃曰。人所不知而不言。
不谓之讷。人所未识而不道。
不谓之愚。彼亦何敢擅谈天之美。
斡究地之羭。指溢漭之难悟。
欲蛊听于偫儒。今将尽索乎彼潮之至理。
何得与日月而相符。且大章所步。
东西有极。容成叩元。
阴阳巳测。阳秀受乎江政。
元冥佐乎水德。莫不穷海运。
稽日域。及周公之为政也。
则土圭致晷。周髀作则。
裨灶穷情乎天象。子云赞数于幽默。
张衡考动以铸仪。淳风述时而建式。
彼皆凝神于经纬之间。极思乎圆方之壸。
胡不立一辞于兹潮。以明乎系日之根本也。
先生苟奇之。胡不思之。
先生将宝之。胡不考之。
苟由日升。当若准若绳。
何春夏差小。而秋冬勃兴。
其逾朔也当少进。何遽激而斗增。
其过望也当少退。何积日而冯陵。
昼何常微。夜何常大。
钱塘汹然以独起。殊百川之进退。
仲秋忽尔而自兴。异三时之霶霈。
日之赫焉。犹火之烈。
火至水中。其威乃绝。
入洪溟以深渍。何日光而不灭。
潮之往来。既云因日。
日惟一沉。潮何再出。
万流之多。匪江匪河。
发自畎浍。往成天波。
终古不极。盍沉四国。
何成彼潮。而小大一式。
为潮之外。水归何域。
又云水实浮地。在海之心。
日潜其下。而逢彼太阴
且其土厚石重。山峻川深。
投块置水。靡有不沉。
岂同其芥叶。而泛以蹄涔。
繄坱圠之至大。何水力之能任。
吾闻之。天地噫气。
有吸有呼。昼夜成候。
潮乃不踰。岂由日月之所运。
作誇诞以相诬者哉。先生阅赋之初。
深通厥旨。及闻客论。
䜣然启齿。于是谓客徐坐。
善听厥辞。盖闻南越无颁冰之礼。
人有市璞之嗤。常桎梏于独见。
终沉溺于偫疑。既别白而不悟。
爰提耳而告之。然事有至理。
无争无胜。犹权衡之在悬。
审锱铢而必应。稽海潮之奥旨。
谅余心之足證。当为子穷幽而洞冥。
岂止于揆物而称哉。夫日北而燠。
阳生于复。离南斗而景长。
中都而夜促。当是时也。
蒸川源。润归草木。
既作云而泄雨。乃襄陵而溢谷。
鱼龙发坼于胎卵。鸟兽含滋于孕育。
且水生之数一。而得土之数六。
不测者虽能作于溟渤。苟穷之当无羡于升掬。
其散也为万物之腴。其聚也归四海之腹。
归则视之而有馀。散则察之而不足。
春夏当气散之时。故潮差而小也。
及其日南而凉。阴生于姤。
退东井而延夕。远神州而减昼。
当是时也。草木辞荣。
风霜入候。水泉闭而土涸。
滋液归而下凑。瘁万物以如燖。
运大泽而若漏。缩于此者盈于彼。
信吾理之非谬。秋冬当气聚之时。
故潮差而大也。两曜之形。
大小唯敌。既当朔以制威。
阳虽盛而难迫。其离若争。
其合如击。始交绥而并斗。
终摩垒而先释。日沮其雄。
水凝其液。既冒威于一朝。
信畜怒乎再夕。且潮之所恃者月。
所畏者日。月违日以渐遥。
水畏威而乃溢。亦犹偫后纳职
来造王门。获命以出。
望宁而奔。引百寮而尽退。
何一迹之敢存。此潮象之所以逾朔二日而斗增也。
黄道所遵。遐迩巳均。
肆极阳而不碍。故积水而皆振。
自朔而退。退为顺式。
自望而进。进为干德。
伊坎精之既全。将就晦而见逼。
势由望而积壮。故信宿而乃极。
此潮之所以后望二日而方盛也。自晓至昏。
潮终复始。阳光一潜。
水复迸起。复来中州
逾八万里。其势涵澹。
无物能弭。分昼于戌。
作夜于子。子之前日下而阴滋。
子之后日上而阳随。滋于阴者。
故铄之于水而不能甚振。随于阳者。
故迫之为潮而莫肯少衰。此潮之所以夜大而昼稍微也。
尝信彼东游。亦闻其揆。
赋之者究物理。尽人谋。
水无远而不识。地无大而不搜。
观古者立名而可验。何天之造物而难筹。
且浙者折也。盖取其潮出海屈折而倒流也。
夫其地形也。则右蟠吴而大江覃其腹。
左挟越而巨泽灌其喉。独兹水也。
夹偫山而远入。射一带而中投。
夫潮以平来。百川皆就。
浙入既深。激而为斗。
此一览而可知。又何索于详究。
偫阴既归。水与天违。
当宵分之际。避至烈之辉。
因圆光之既对。引大海以偫飞。
夫秋之中而阴盛。亦犹春之半而阳肥。
事苟稽于已著。理必辨于犹微。
故涛生于八月之望者。尤岌岌而巍巍也。
万物之中。分日之热。
叩琢钻研。其火乃烈。
吹烟得燄。传薪就爇。
附于坚则难消。焚于槁则易绝。
所依无定。遇水乃灭。
太阳之精。火非其匹。
至威无燄。至精无质。
入四海而水不敢濡。照八纮而物莫能屈。
就之者咸得其光辉。仰之者不知其何物。
其体若是。岂比夫寒灰死炭。
遇湿而同漂汨哉。方舆之下。
阳祖所回。历亥子而右盛。
逾丑寅而左来。右激之远兮远为朝。
左激之远兮远为夕。既因月而大小成。
亦随时而前后隔。此日之所以一沉。
而潮之所以两析也。天地一气也。
阴阳一致也。其虚其盈。
随日之经。界寒暑之二道。
将无差于万龄。故小大可法。
而乾坤永宁也。若夫云者雨者。
风者雾者。为雪为霜者。
为雹为露者。雷之所鼓者。
龙之所赴者。偫生之所赋者。
万物之所附者。彼皆与日而推移。
所以就其衰而成其茂也。然后九围无馀。
而万流为之长辅。谈未竟。
客又剿而言曰。若乃寒暑定而风雨均也。
吾闻之洪范云。豫常燠。
急常寒。狂乃阴雨为沴。
僭则阳气来干。苟日月之躔一定。
又何远于王政之大端。彼有后问。
姑纾前言。夫三才者。
其德之必同。天以阳为主。
地以阴为宗。参二仪之道。
在一人之功。一人行之。
三才皆协。德顺时则雨霁均。
行逾常则凶荒接。僭慢所以犯阳德也。
故暴尪莫之哀。狂急所以犯阴德也。
故离毕为之灾。此则为政之所致。
非可以常度而剸裁也。客曰唯。
其馀如何。复从而解之曰。
惟坤与乾。余常究焉。
清者浮于上。浊者积于渊。
浊以载物为德。清以不极为元。
载物者以积卤负其大。不极者以上规奠其圆。
故知卤不积则其地不能载。元不运则其气无以宣。
夫如是。山岳虽大。
地载之而不知其重。华夷虽广。
卤承之而不知其然也。气之轻者。
其升乃高。故积云如岳
不驻鸿毛。轻而清也。
而物莫能劳。及其干霄势穷。
霏然下坠。随坳壑而虚受。
任畎浍之疏溃。著则重也。
故舟楫可以浮寄。至夫离九天。
堙九地。作重阴之胶固。
自坚冰以驯致。固可以乘鸿溟以自安。
受万有而不圯者也。听兹言。
较兹道。定一阳之所宗。
何众理之难考。且合昏知暮。
而翰音司晨。安有怀五常之美。
预率土之滨。苟无谅乎此旨。
亦何足齿于吾人。子以天地之中。
元气噫哕。为夕为朝。
且登且没。泛辞波而甚雄。
处童蒙而未发。孰观地喙乎深泉之涯。
孰指天吭乎巨海之窟。既无究于兹源。
宁有因其呼吸而腾勃者哉。客谢曰。
辞既已矣。欲入壸奥。
愿申一问。先生幸以所闻教之。
尝居海裔。觌潮之势。
或久往而方来。或合沓而相际。
曷舛互之若斯。今幸指乎所制。
先生撰屦旁眄。亦穷其变。
吾因讯夫墨客。当大索其所见。
彼亦告于余曰。日往月来。
气回天转。其激也大。
则体甚而相疏。其作也小。
则势接而相践。惟体势之可准。
故合沓而有羡。其何怪焉。
客乃跽躯敛色。交袂而辞。
彼圆元方赜。古惑今疑。
叹载籍之不具。恨象数之尚遗。
方尽迷于阃域。非先生亲得于学者。
而孰肯论之。于是乎若卵判雏生。
鼓击声随。雷电至而幽蛰起。
蛟龙升而云雨滋。形开梦去醒至酲离。
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乃避席而称诗为贺。演知元先生之辞。
辞曰。噫哉古人。
迷潮源兮。刓编齾翰。
曾未言兮。罗虚列怪。
藩垣兮。名儒幽讨。
理可尊兮。高驾日域。
天门兮。潮疑一释。
永立言兮。若和与扁。
袪吾惛兮。昔之论者。
何其繁兮。意摩心揣。
祇为欢兮。阴阳数定。
水长存兮。进退与日。
游混元兮。一升一降兮寒暑成。
下凝浊兮上浮清。随盈任缩兮浮四溟。
釜镉蒸爨兮拟厥形。愿扬此辞兮显为经。
高誇百氏兮贻亿龄。先生曰。
彼能赋之。子能演之
非文锋之破镝。何以解乎偫疑。
客乃酣然自得。由然而退也。
汉官仪上 其五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太史令,秩六百石,望郎三十人,掌故三十人。
昔在颛顼,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
唐、虞之际,分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至于夏后、殷、周,世序其官,皆精研术数,穷神知化
春秋时,鲁有梓慎,晋有卜偃,宋有子韦,郑有裨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其言屡中,有备无害。
汉兴,甘石、唐都、司马父子,抑亦次焉。
末涂偷进,苟忝兹阶,既暗候望,竞饬邪伪,以凶为吉,莫之惩纠(《太平御览·职官部》。案:引「应劭曰」。)
元会日蚀议 曹魏 · 刘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二
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
《礼》,诸侯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
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异先废朝礼,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通典》七十八。建安中将元会,而太史上言,正朝当日蚀,朝臣议应会不。博平计吏刘劭建言云云,时尚书令荀彧及众人咸善而从之。遂朝如旧,日亦不蚀。由此著名。)
魏氏春秋评 其十三 赵达知东南有王气可以避难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夫玄览未然,逆鉴来事,虽裨灶、梓慎其犹病诸,况术之下此者乎!
吴史书达知东南当有王气,故轻举济江。
魏承汉绪,受命中畿,不能豫睹兆萌,而流窜吴越
又不知吝术之鄙,见薄于时,安在其能逆睹天道而审帝王之符瑞哉?
昔圣王观天地之文,以画八卦之象。
故亹亹著于蓍策,变化形乎六爻,是以三《易》虽殊,谣理一,安有回转一筹,可以钩深测隐,意对逆占,而能遂知来物者乎?
流俗好异,妄设神奇,不幸之中,仲尼所弃,是以君子志其大者,无所取诸(《吴志·赵达传》注)
管辂 其一 晋 · 管辰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二
夫晋、魏之士,见道术神妙,占候无错,以为有隐书及象甲之数。
辰每观书传,惟有《易林》、《风角》及《鸟鸣》、《仰观星书》三十馀卷,世所共有。
独在少府官舍,无家人子弟随之,甚亡没之际,好奇不哀丧者,盗书,惟馀《易林》、《风角》及《鸟鸣》书还耳,夫术数有百数十家,其书有数千卷,书不少也。
然而世鲜名人,皆由无才,不由无书也。
冀州、何、邓二尚书及乡里刘太常颍川兄弟颍川者,刘寔弟智也。),以禀受天才,明阴阳之道,吉凶之情,一得其源,遂涉其流,亦不为难,常归服之。
自言与此五君共语,使人精神清发,昏不暇寐。
自此以下,殆白日欲寝矣。
又自言当世无所愿,欲得与鲁梓慎、郑裨灶、晋卜偃、宋子韦、楚甘公、魏石申共登灵台,披神图,步三光,明灾异,运蓍龟,决狐疑,无所复恨也。
辰不以暗浅,得因孔怀之亲,数与有所咨论。
至于辩人物,析臧否,说近义,弹曲直,拙而不工也。
若敷皇、羲之典,扬文、孔之辞,周流五曜,经纬三度,口满声溢,微言风集,若仰眺飞鸿,漂漂兮景没,若俯临深溪,杳杳兮精绝
逼以攻难,而失其端,欲受学求道,寻以迷昏,无不扼腕椎指,追响长叹也。
京房虽善卜及风律之占,卒不免祸,而自知四十八当亡,可谓明哲相殊。
京房目见遘谗之党,耳听青蝇之声,面谏不从,而犹道路纷纭。
魏、晋之际,藏智以朴,卷舒有时,妙不见求,愚不见遗,可谓知几相邈也。
京房上不量万乘之主,下不避佞谄之徒,欲以天文、洪范,利国利身,困不能用,卒陷大刑,可谓枯龟之馀智,膏烛之末景,岂不哀哉!
世人多以畴之京房,辰不敢许也。
至于仰察星辰,俯定吉凶,远期不失年岁,近期不失日月,辰以甘、石之妙不先也。
射覆名物,见术流速,东方朔不过也。
观骨形而审贵浅,览形色而知生死,许负、唐举不超也。
若夫疏风气而探微候,听鸟鸣而识神机,亦一代之奇也。
向使官达,为宰相大臣,膏腴流于明世,华曜列乎竹帛,使幽验皆举,秘言不遗,千载之后,有道者必信而贵之,无道者必疑而怪之;
信者以妙过真,夫妙与神合者,得神则无所惑也。
才长命短,道贵时贱,亲贤遐潜,不宣于良史,而为鄙弟所见追述,既自暗浊,又从来久远,所载卜占事,虽不识本卦,捃拾残馀,十得二焉。
至于仰观灵曜,说晋兴衰,及五运浮沈,兵革灾异,十不收一。
无源何以成河?
无根何以垂荣?
虽秋菊可采,不及春英,临文忼慨,伏用哀惭。
将来君子,幸以高明求其义焉。
孟荆州列人典农,尝问亡兄,昔东方朔射覆得何卦,正知守宫、蜥蜴二物者。
亡兄于此为安卦生象,辞喻交错,微义豪起,变化相推,会于辰巳,分别龙蛇,名使有理。
言绝之后,孟荆州长叹息曰:「吾闻君论,精神腾跃,殆欲飞散,何其汪汪,乃至于斯邪(《魏志·管辂传》注)」。
水仓门联 清 · 罗士琳
对联 押灰韵 出处:楹联丛话
玉瓒何烦裨灶禳;金莲永免祝融灾。
观象赋 北魏 · 张渊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三极虽殊,妙本同一;显昧虽遐,契齐影响。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可见明矣。夫机象冥缅,至理幽玄,岂伊管智所能究畅。然歌咏之来,偶同风人,目阅群宿,能不歌吟?是时也,岁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阊阖晨鼓而萧瑟,流火夕叹以摧颓,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睹时逝怀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叹巨艰之未终,抱殷忧而不寐,遂彷徨于穷谷之里,杖策陟神岩之侧。乃仰观太虚,纵目远览,吟啸之顷,懔然增怀。不览至理,拔自近情。常韵发于宵夜,不仕咏歌之末,遂援管而为赋。其辞曰:
秀峰以遐眺,望灵象于九霄(陟,升。遐,远。九霄,九天也。)
睹紫宫之环周,嘉帝坐之独标(紫宫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瞻华盖之荫蔼,何虚中之迢迢(华盖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远之貌。)
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飘(阁道六星在王良东北,天帝之所乘摄,灵驾之所由从。电飘,疾也。)
尔乃纵目远览,傍极四维,北鉴机衡,南睹太微(四维,四方之维。机衡,谓北斗星。太微宫十星,在翼轸北。)三台皦皦以双列,皇座囧囧以垂晖三台凡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极太微。皇座一星在太微星中。皦皦、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虎贲执锐于前阶,常陈屯聚于后闱三台谓之太阶,虎贲一星在下台南,故言前阶。常陈七星,如毕状,在皇座北,皆宿卫天帝前后,备非常。阐门,宫中之门也。)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别一宫之名,皆相位次也。)
仰见造父,爰及王良造父五星,在传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一名邮无正,为赵简子御。死,精托于星,为天帝之驭官。)
傅说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阳傅说一星在尾后。傅说殷时隐于岩中,殷王武丁梦得贤人,圜画其象,求而得之,即立为相。死,精上为星。乘尾,在龙驷之间。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造车舆者,死而精上为星。水北曰阳,在河北,故曰津阳也。)
织女朗列于河湄,牵牛焕然而舒光(织女三星在纪星东端,牵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复以河鼓为牵牛。)
五车亭柱于毕阴,两河侠井而相望(五车三柱,都十四星,在毕东北。在宿北,故谓之阴。两河,南河北河。六星侠东井,东西遥相对,故曰相望也。)
灼灼群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谓天设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嫔御之位。分,谓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无。悉,尽。言无不尽备,官职亦有之也。)
储贰副天,庭延三吏储贰,谓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宫中也。)
论道纳言,各有攸司(论道,谓三公坐而论道。纳言,谓尚书献可替否)
将相次序以卫守,九卿珠连而内侍(大微宫十星,皆有上将上相次将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连而内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异(天街二星,昴毕间,近月星,阴阳之所分,中国之境界。天街以西属外国,旌头毡褐,引弓之民皆属焉。天街以东属中国,搢绅之士冠带之伦皆属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郑国兖州;氏、房、心,陈国豫州;尾、箕,燕国幽州;斗、牛,吴国扬州;女、虚、危,齐国青州;营室、东壁,卫国并州;奎、娄,鲁国徐州;胃、昴、毕,赵国冀州;觜、参,魏国益州;井、鬼,秦国雍州、星、张,周国洛阳三河、轸,楚国荆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经历,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异不同者。)
左则天纪、枪、棓、摄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狱(天纪九星在贯索东,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天棓五星在女床东北。摄提六星侠大角,大角一星在摄提间。二咸:东咸四星在房东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诌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摇东,接近贯索。贯索为天狱。刑狱失中,则七公评议,理其冤枉。)
库楼炯炯以灼明,骑官腾骧而奋足(库楼十星在大角南。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骑官典乘,故曰腾骧也。)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电烛天市二十四星在房、心北,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心。)
于前则老人、天社,清庙所居(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庙十四星在张南。)
明堂配帝,灵台考符(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灵台三星在明堂西。)
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于参嵎(丈人二星在军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称极阳。慌忽,谓星细小,远邈难见。《老子》曰:「忽兮慌兮,其中有象;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东。嘒,小貌。孙二星,在子东。《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此之谓乎?)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鸡伺晨于参墟(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鸡一星在参东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鸡能候时,故曰伺晨。)
右则少微、轩辕,皇后之位,嫔御相次,尊卑有秩(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处士之位。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嫔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宫典仪女史执笔(御宫四星在钩陈左傍,此星主典司礼仪、威容步趋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记识昼夜昏明,节漏省时,在钩陈右傍。)
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内平四星在中宫南,有邪媚之事,以礼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过失则惩其愆也。)
于后则有车府、传舍,匏瓜、天津车府七星在天津东,传舍五星在华盖上,匏瓜五星在丽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扶匡照曜,丽珠佩珍(扶匡七星在天津东,丽珠五星在须女北。丽、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饰。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人星丽玄以闲逸,哭、泣连属而趋坟(人星五星在车府南,丽,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闲逸。《易》曰:「日月星辰丽于天。」《石氏经》曰:「人星优游,人乃安宁。」,哭二星在虚南,泣三星在哭东。坟墓四星在危南。哭、泣星行列趋向坟墓,故曰连属。)
河鼓震雷以𥔀磕,腾蛇蟠萦而轮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谓也。
此星主声音,故曰𥔀磕,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形状似𥔀蛇,故曰轮菌。
于是周章高眄,还旋辰极(辰极,北极。)
既觌钩陈中禁,复睹天帝休息(钩陈六星在紫宫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诸宫别馆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寝卧而游也。)
渐台可升,离宫可即(渐台、离宫皆天宫台之名。渐台四星在织女东足下。离宫六星与营室相连。言天帝或升渐台而睹,或就离宫而游。即,就也。《礼记》曰「即宫于宗周」也。)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酒旗三星在轩辕左角,天设置酒官为饮燕之事,故建牙旗为标。女床三星在纪星东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卫天王,必有《关雎》窈窕之美,无妒忌之心,乃可侍卫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辇道屈曲以微焕,附路立于云阁之侧(辇道五星在织女西足,屈曲而细小,故言微焕也。附路一星在阁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阁道附路。豫防败伤,故言天帝立于云阁之侧。)
其列星之表,五车之间,乃有咸池、鸿沼、玉井、天渊、建树、百果、竹林在焉(列宿之外谓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东,鸿沼二十三星在须女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天渊十星在龟星东南,建树、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园西南。)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气霏霏其带天(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见于天上。素气者,天河白气。素,白。霏霏然,带著于天也。)
神龟曜甲于清冷,龙鱼摛光以英连(神龟,龟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龟知来事,故称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鱼龙,谓鱼一星,在尾后河中。尾为龙宿,故言龙鱼。此星在河中,以鱼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又有南门、鼓吹,器府之官,奏彼丝竹,为帝娱欢(南门、鼓吹二星在库楼南,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轸南。器府典掌丝竹之事,以娱乐天帝也。)
熊、罴绵络于天际,虎、豹傥煜而晖烂(虎、豹、熊、罴四星在狼星傍。)
弧精引弓以持满,狼星摇动于霄端(狼一星在参东南,弧九星在狼东南。《星传》云:「天下兵起,则弧弓张天。」)
其外则有燕、秦、齐、赵列国之名(外,谓列宿之外,复有诸国之名。齐一星在九坎东,赵二星在齐北,郑一星在赵北,越一星在郑北,周二星在越东,秦二星周东,代二星在秦南,晋一星在代南,韩一星在晋西,魏一星在韩北,楚一星在韩西,燕一星在楚南。诸列国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雷电霹雳,雨落云征(征,行也。雷电六星在营室南,霹雳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雳南。)
陈车策驾于氐南。
天驷骋步于太清(陈车三星在氐南,房星一名天驷。)
园、苑周回以曲列,仓、廪区别而殊形(天园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天仓六星在娄南,天廪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别不同也。)
内则尚书大理、太一、天一之宫尚书五星在紫微宫门内东南维。大理二星在紫徽宫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宫门南。),柱下著术,传示无穷柱下史一星在北极东。)
六甲候大帝之所须,内厨进御膳于皇躬(六甲在华盖下,内厨二星在紫宫西南角外。)
天船横汉以普济,积水候灾于其中(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积水一星在天船中。)
阴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辅翼皇极而阐玄风(阴德二星尚书西,四辅四星侠北极。播,布。洪,大。玄,天也。阴德之官,必有阳报。夫阴施阳报,自然之常数,贫穷困死,生民之极艰。以至困乏□死,遭阴德之终。故穷者不希周恤而惠与自至,施者无求于报而酬答自来。斯乃冥中之理,大象岂虚构其曜哉?四辅星既翼佐北极之枢,又能阐扬天帝之风教,故言阐玄风也。)
恢恢太虚,寥寥帝庭(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帝庭,谓太微宫也。)
五座并设,爰集神灵(五座,谓太微宫中五帝座也。黄帝灵威仰位东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纪位北方,黄帝含枢纽位中央。五帝各异,并集诸神之宫,与之谋国事。《孝经·援神契》曰:「并设神灵集谋。」此之谓也。)
乃命荧惑,伺彼骄盈(荧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无道之国,故曰伺彼骄盈也。)
执法刺举于南端,五侯议疑于水衡(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奸恶,举有功。五侯五星在东北。东井水衡,辨疑狱,五侯议而评之也。)
金、火时出以成纬,七宿匡卫而为经(金、火,荧惑、太白也。七宿,谓一方七宿。天文谓五星为纬,二十八宿为经,故举金火七宿为言,则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见有时,不常出也。)
炜烨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荣(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荣华也。)
睹夫天官之罗布,故作则于华京言天官罗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论语》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也。」)
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言灾异出无常宿,随其善恶而处之。假使郑国有事,则变见角、亢也。)
归邪缤纷,飞、流电举(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谓之归邪。夹以微气,故称缤纷。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绝,流星迹存而不灭。电举者,似焱电长。)
妖星起则殃及晋平,蛇乘龙则祸连周楚(《春秋》鲁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见于申维。婺女属齐,申为晋分。梓慎见妖星出,知晋侯戊子日死。蛇乘龙,谓襄公二十八年,岁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虚下。岁星主木,位在东,体合房、心,故名龙。虚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龟蛇之类。岁星失次,行虚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龙。龙位寿星,、郑之分。梓慎见蛇乘龙,知饥在宋、郑。然裨灶以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变不同,所见各异。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或取证于逢公,或推变于冲午(逢公,齐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时,亦有此星见,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晋平公将死。冲午,谓虚宿对午。午为张、翼,张、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变于冲午。)
乃有钦明光被,填逆水府(昔尧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书》曰:「钦明文思,光被万邦。」),洪波滔天,功隆大禹(言洪水既出,尧命鲧治之而功不成,乃复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济世之难,治水之功。《书》曰:「洪水滔天。」又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此则冥数之大运,非治纲之失绪(言尧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异,非不德所致,此乃运数应尔也。)
盖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寻,重玄之内,难以荧燎(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见也。)
至于精灵所感,迅逾骇向。
刑轲慕丹,则白虹贯日而不彻(昔荆轲燕太子丹之义,入秦为刺客,虽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卫生画策,则太白食昴而摛朗(昔卫先生为秦画策于长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变。)
鲁阳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鲁阳古之贤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严陵来游,而客气著于乾象(昔光武为白衣时,与严陵相厚善,及登帝位,来入见,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光武诏曰:「乃严子陵,非客。」)
斯皆至感动于神祇,诚应效于既往。
尔乃四气鳞次,斗建辰移。
虽无声言,三光是知(言四时代谢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无声言语止以星辰见变谴,以示人也。)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测水旱于未然,占方来之安危孟春正月,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毕中。仲秋之月,昏牵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昏娄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标,影长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长一尺六寸也。影长为水,影短为旱。)
阴精乘箕,则大飙暮鼓,西南入毕,则淫雨滂沲(阴精,月也。东北失道入箕则多风。移而西南,失道入毕,则多雨。雨三日为淫雨。《诗》曰:「月丽于毕,俾滂沲矣。」《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此之谓也。)
譬犹晋钟之应铜山,风云之从班螭(言云从龙,风从虎,同气相求,同类相应,蜀山崩而晋钟鸣也。)
若夫冥车潜驾,时乘六虬。
大仪回运,万象俱流(六虬,六龙。《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此皆是天回运转。)
北斗俄其西倾,群星忽以匿幽(幽,暗也。)
望舒纵辔以骋度,灵轮浃旦而过周(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运转过周一度。浃,匝也。至旦晓而过匝,故曰浃旦而过周也。)
尔乃凝神远瞩,晒目八荒。
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状若浑元之未判别,又似浮海而睹沧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凝神,精不动也。言极远傍视,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气未分,似浮海远望而不见其边。《论语》曰:「乘桴浮于海。」《老子》曰:「听之不闻其声,名曰希;视之不见其形,名曰夷。」)
于是乎夜对山水,栖心高镜。
远寻终古,攸然独咏。
美景星之继昼,大唐尧之德盛(《瑞应图》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当尧之时,有此星见,故美尧之德能致之也。)
嘉黄星之靡锋,明虞舜之不竞(昔舜将受禅于尧,先有星见,圆而无锋芒。言舜当用土德王天下。星见而无芒角者,示揖让而受,不以兵事争竞也。)
吕尚之宵梦,善登辅而翼圣(昔太公未遇文王时,钓鱼于磻溪,夜梦得北斗辅星,神告尚以伐纣之意。事见《尚书·中侯篇》也。)
管仲之察微,见虚、危而知命(昔管仲鲍叔牙商贾于南阳,见三星聚虚、危之分,知齐将有霸主,遂共戮力,来投齐地也。)
叹荧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当春秋时,荧惑守心,景公不从史韦之言,荧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汉祖之入秦,奇五纬之聚映(昔汉祖五星聚东井,秦之分。)
尔乃历象既周,相佯岩际(相佯,倘佯也。《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
寻图籍之所记,著星变乎书契。
览前代之将沦,咸谴告于昏世(言先代之君将沦亡,天必告灾异之徵也)
桀斩谏以星孛,酖荒而致彗(夫景星见则太平应,彗、孛作而祸乱兴,天之常也。昔夏桀无道,斩关龙逢而极恶,孛星见,汤伐之,放于鸣条之野。殷纣设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悬之白旗也)
恒不见以周衰,枉蛇行而秦灭(昔鲁庄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见,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无尾,自昔项羽入关,有此变。见《汉书》)
谅人事之有由,岂妖灾之虚设(言天以冥应,玄象为变,要由人事,岂妖灾而已。)
诚庸主之难悛,故明君之所察(言庸君暗主,玄象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变。贤君明主则不然,见天灾异,惧而修德也。)
尧无为犹观象,而况德非乎先哲(夫唐尧至治,犹历象璇玑,窥七政,况德不及古,而不观之乎。《魏书·张渊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六十九。无注。案:「张渊」《北史》作张深,《文选·月赋注》引作「张泉」,皆避唐讳。《初学记》一略载此赋,作宋张镜。《隋志》有《宋新安太守张镜集》十卷,岂此赋又见《张镜集》邪?疑《初学记》「字误。)
上两朝实录奏 五代 · 赵凤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九
先奉敕旨。
纂修太祖武皇帝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两朝实录进呈者。
臣学亏富赡。
功愧裁成。
职司获奉于简书。
祖述滥承于纶旨。
国家神符运祚。
代出忠贤。
始祖自太宗朝初镇钟离
爰崇官族
带砺之纷华不绝。
鼎彝之盛美可寻。
懿祖昭烈皇帝立功元和。
翼戴章武
东平淮蔡。
西辟河湟。
宪祖文皇帝既绍家声。
愈遵堂构。
破晁夷而还贵主。
诛潞孽而定徐方
仗钺分忧。
振雄名于闻服。
维城作固。
浚灵派于天潢。
太祖武皇帝投袂勤王。
誓心报主。
拯三朝之患难。
迈五霸之英威。
经纶既叶于上元
眷祐乃延于下武。
庄宗闵皇帝谋猷特立。
睿哲遐宣。
训卒练兵。
栉风沐雨。
缵崇凤历。
恢三百载之世功。
平荡枭巢。
刷四十年之雠耻。
一登大宝。
四换周星。
其閒天地参舒。
君臣善恶。
旋自宫闱变动。
简牍散亡。
遂遍访于见闻。
庶备详于本末。
修撰朝议郎左补阙张昭远
博于记览。
早预编排。
自今六月一日
与同职官员等共议纂修
获成纪录。
臣叨司笔削。
比乏史才。
甘英妄测于河源。
裨灶强论于天道。
杀青斯竟。
代斲增惭。
又以三祖追尊。
有殊受命。
约之旧史。
必在正名。
谨叙懿祖书一卷。
献祖书二卷。
太祖书一十七卷。
并题目纪年录。
先帝自龙飞晋阳
君临天下。
以日系月。
一十九年。
谨收成实录三十卷。
诚多纰缪。
仰渎休明。
顾铅素以惊心。
尘冕旒而浃背。
上书论取陈之策 隋 · 崔仲方
 出处:全隋文卷九
臣谨案晋太康元年岁在庚子武平吴,至今开皇六年岁次景午,合三百七载。
《春秋宝乾图》云:「王者三百年一蠲法」。
令三百之期,可谓备矣。
陈氏草窃,起于景子,至今景午,又子午为冲,阴阳之忌。
史赵有言曰:「颛顼之族,为水,故岁在鹑火以灭」。
又云:「周武王克商,封胡公满于陈」。
至鲁昭公九年,陈灾,裨灶曰:「岁五及鹑火而后陈亡,楚克之」。
楚,祝融之后也,为火正,故复灭陈。
陈承舜后,舜承颛顼,虽太岁左行,岁星右转,鹑火之岁,陈族再亡,戊午之年,妫虞运尽,语迹虽殊,考事无别。
皇朝五运相承,感火德而王,国号为隋,与楚同分。
楚是火正,午为鹑火,未为鹑首,申为实沈,酉为大梁
既当周、秦、晋、赵之分,若当此分发兵,将得岁之助,以今量古,陈灭不疑。
臣谓午未申酉,并是数极。
盖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动植回心,人神叶契。
陈既主昏于上,民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
夏癸、殷辛尚不能立,独此岛夷而稽天讨!
伏度朝廷自有弘谟,但刍荛所见,冀申萤爝。
今唯须武昌已下,蕲、和、滁、方、吴、海等州更怙精兵,密营渡计。
益、信、襄、荆、基、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
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
贼虽于流头、荆门、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
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
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
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隋书·崔仲方传》)
乙巳占序 初唐 · 李淳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夫神功造化。大易无以测其源。
元运自然。阴阳不可推其末。
乾元资始。通变之理不穷。
坤元资生。利用之途无尽。
无源无末。众妙之门大矣。
无穷无尽。圣人之道备矣。
昔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
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故可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幽潜之状不藏。鬼神之情可见。
允符至理。尽性穷源。
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
定天下之业。冒天下之道。
可久可大。逾远逾深。
明本其宗致在于兹矣。故曰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则之。
天生变化。圣人效之。
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于四时。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是知天地符观。
日月耀明。圣人备法。
致用远矣。昔在唐尧。
则历象日月。敬授人时。
爰及虞舜。在璿玑玉衡。
以齐七政。暨乎三王五霸。
克念在兹。先后从顺。
则鼎祚永隆。悖逆庸违。
乃社稷颠覆。是非利害。
岂不然矣。斯是实天地之宏纲。
帝王之壮事也。至于天道神教。
福善祸淫。谴告多方。
鉴戒非一。故列三光以垂照。
布六气以效祥。候鸟兽以通灵。
因谣歌而表异。同声相应。
鸣鹤闻于九皋。同气相求。
飞龙吟乎千里。兼复日亏麟斗。
月减珠消。晕逐灰移。
彗因鱼出。门之所召。
随类毕臻。应之所授。
待感斯发。无情尚尔。
况在人乎。余幼纂斯文。
颇经研习。古书遗记。
近数十家。而遭大业昏凶。
多致残缺。泛观归止。
请略言焉。夫神妙无方。
义该万品。阴阳不测。
事同百虑。故景星夜焕。
庆云朝集。二明合于北陆。
五纬聚于东井。此乃表帝星之圣德。
顺天下之嘉瑞也。孛气见于终。
彗星著于秦末。或狗象而东坠。
或蛇行而西流。此则呈执政之酷暴。
逆生民之祸应也。殷帝剪发。
沃泽千里。宋公请殃。
荧惑退舍。此则修善之庆。
至德可以禳灾也。刘裕作逆。
以长星为已瑞。母邱起乱。
蚩尤为我祥。此则覆灾之咎。
逆招天殃者也。唐尧钦明。
怀山襄陵。殷汤圣政。
焦金流石。此犹日在北陆而冱寒。
日行南陆而炎暑。月丽箕而多风。
月从毕而多雨。此运数之大期。
非关于治乱者也。荆轲谋秦。
白虹贯日。卫生设策。
长庚食昴。鲁阳麾指。
而曜灵回驾。荀子道高
而德星爰聚。此则精诚所感。
而上灵悬著也。黄星出汉。
当涂揖让之符。紫气见秦。
典午南迁之应。妖象著而殃钟齐晋。
蛇乘龙而祸连周楚。荧惑守心。
始皇以终。流光坠地。
公孙遂隙。此则先形以设兆也。
使流入蜀。李合辨其象。
客气逼座。严陵当其占。
芒砀之异气常存。舂陵之火光不绝。
或祲星楚幕。气兆晋军。
此则当时旌象也。周衰夜明。
常星不见。汉失其德。
日晕昼昏。女主摄政。
使纪纲分析。权臣擅威。
乃令至柔震动。景藏飞燕。
地裂鸣雉。此则后事而星验也。
是乃或前事以告宁。或后而示罚。
莫不若影随形。如声召响。
凶谪时至。谴过无差。
休应若臻。福善非谬。
居远察迩。天高听卑
圣人之言。信其然矣。
是故圣人宝之。君子勤之。
将有兴也。咨焉而已。
从事受命莫之违。然垂景之象。
所由非一。占人管见。
异矩别规。至如开基阐业。
以济民俗。因河洛而表法。
择贤达以授官。则轩辕唐虞重黎羲和其上也。
畴人习业。世传常数不足。
其所守妙赜可称。巫咸石氏公唐昧梓慎裨灶其隆也。
博物达理。通于彝训。
综覈根源。明其大体。
箕子子产其高也。抽秘思。
述轨模。探幽冥。
改弦调。张平子兴元其枝也。
沈思通幽。曲穷情状。
缘枝反干。寻源达流。
谯周管辂吴范崔浩其最也。托神设教。
因变通奖。亡身达节。
书理辅谏。谷永刘向京房郎顗之其盛也。
短书小记。偏执一途。
多说游言。获其半体。
王朔东方朔焦贡唐都陈卓刘表郤萌其次也。委巷长情。
人间小惠。意唯财谷。
志在米盐。韩杨钱乐其末也。
参同异。会殊途。
触类而长。拾遗补阙。
蔡邕祖暅孙僧化庾季才其博也。窃人之才。
掩蔽胜已。谄谀先意。
谗害忠良。袁充其酷也。
妙赜幽微。反招嫌忌。
忠告善道。致被伤残。
郭璞其命也。自古及今。
异人代有。精穷数象。
司厥职。或取验一时。
或传书千载。或竭诚奉国
或嘉遁相时。隐显之迹既殊。
详略之差不等。余不揆末学。
集其所记。以类聚编而次之。
采摭英华。删除繁伪。
小大之间。折衷而已。
始自天象。终于风气。
凡为十卷。赐名乙已
每于篇首。各陈体例。
书不尽意。岂及多陈。
文外幽情。寄于轮廓。
后之同好。幸悉予心。
柳博士 初唐 · 释明浚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八
顷于望表预瞩归敬之词。览其雄文。
焕乎何伟丽也。详其雅致。
诚哉岂不然欤。悲夫。
爱海滔天。邪山槩日。
封人我者。颠坠其何已。
恃慢结者。沈沦而不穷。
故六十二见。争蘙荟而自处。
九十五道。竞扶伏以忘归。
如来以本愿大悲。亡缘俯应。
内圆四智。外显六通。
运十力以伏天魔。飞七辨而摧外道。
竭兹爱海。济禀识于三空。
殄彼邪山。驱肖形于八正。
指因示果。返本还源。
大矣哉。悲智妙用。
无得而言焉。昔道树登庸。
被声教于百亿。双林寝迹。
振遗烈于三千。自佛日西倾。
馀光东照。周感夜明之瑞。
汉通宵梦之徵。腾爇慧炬于前。
澄什嗣传灯于后。其于译经宏法。
神异济时。高论摧邪。
安禅肃物。缉颓纲者接武。
继绝纽者肩随。莫不夷夏钦风。
幽明翼化。联华靡替。
可略而详。惟今三藏法师
蕴灵秀出。含章而体一味。
瓶泻以赡五乘。悲去圣之逾远。
悯来教之多阙。缅思圆义。
许道以身。心口自谋。
形影相吊。振衣擎锡。
讨本寻源。出玉关而远游。
金河而一息。稽疑梵宇。
探幽洞微。旋化神州。
扬真殄谬。遗诠阙典。
大备兹辰。方等圆宗。
弥广前烈。所明胜义。
妙绝寰中之中。真性真空。
极踰方外之外。以有取也。
有取丧其真。就无求之。
无求蠹其实。拂二边之迹。
忘中道之相。则累遣未易洎其深。
重空何以臻其极。要矣妙矣。
至哉大哉。契之于心。
然后以之为法。在心为法。
形言为教。法有自相共相。
教乃遮诠表诠。粹旨冲宗。
岂造次所能覼缕。法师凝神役志。
详本正末。缉熙元籍。
大启幽关。秘希声应扣击之大小。
廓义海纳朝宗之巨细。于是殊方硕德。
异域高僧。服膺问途。
蓄疑请益。固已饮河满腹。
莫测其浅深。聆音骇听。
孰知其远迩。至于因明小道。
现比盖微。斯乃指初学之方隅。
举立论之标帜。至若灵枢秘键。
妙本成功。备诸奥册。
非此所云也。吕奉御以风神爽拔。
早擅多能。器宇该通。
夙彰博物。弋猎开坟之典。
钩深坏壁之书。触类而长。
穷诸数术。振风飙于辨囿。
摛光华于翰林。骧首云中。
先鸣日下。五行资其笔削。
六位伫其高谈。一览太元。
应问便释。再寻言象。
立试即成。实晋代茂先
汉朝曼倩。方今蔑如也。
既而翱翔偫略。绰有馀功。
而能敬慕大乘。夙敦诚信。
比因友生戏尔。忽复属想因明。
不以师资。率已穿凿。
比决诸疏。指斥求非。
諠议于朝。形于造次。
考其志也。固已难加。
覈其知也。诚为可惑。
此论以一卷成部。五纸成卷。
研几三疏。向已一周。
举非四十。自无一是。
自既无是。而能言是。
疏本无非。而能言非。
言非不非。言是不是。
言是不是。是是而恒非。
言非不非。非非而恒是。
非非恒是。不为非所非。
是是恒非。不为是所是。
以兹贬失。致或病诸。
且据生因了因。执一体而亡二义。
能了所了。封一名而惑二体
又以宗依宗体。留依去体以为宗。
喻体喻依。去体留依而为喻。
缘斯两系。妄起多疑。
迷极一成。谬生七难。
但以钻穷二论。师己一心。
滞文句于上下。误音字之平去。
复以数论为声论。举生成为灭成。
岂惟差离合之宗因。盖亦违倒顺之前后。
又采鄙俚讹韵。以拟梵本啭音。
虽复广援七种。而只当彼一啭。
然非彼七所目。乃是第八呼声。
舛杂乖讹。何从而至。
又案胜论。立常极微。
数乃无穷。体唯极小。
后渐和合生诸子。微数则倍减于常。
微体又倍增于父母。迄乎终已。
体遍大千。究其所穷。
数唯是一。吕公所引易系词云。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云此与彼。言异义同。
今案太极无形。肇生有象。
元资一气。终成万物。
岂得以多生一。而例一生多。
引类欲显博闻。义乖复何所托。
设引大例。生义似同。
若释同于邪见。深累如何自免。
岂得苟要时誉。混正同邪。
非身之雠。奚至于此。
凡所纰紊。胡可胜言。
特由率已。致斯狼狈。
根既不正。枝叶自倾。
逐误生疑。随疑设难。
曲形直影。其可得乎。
试举二三。冀详大意。
深疵繁绪。委答如别。
吕公达鉴。岂孟浪而至此哉。
示显真俗云泥。难易楚越。
因彰佛教宏远。正法凝深。
譬洪炉非掬雪所投。渤澥岂胶舟能越也。
太史令李君。居忠履孝。
灵府沈秘。襟期邈远。
专精九数。综涉六爻。
博考坟图。瞻观云物。
卫宏之失度。陋裨灶之未工。
神无滞用。望实斯在。
既属吕公馀论。复致问言。
以实际为大觉元躯。无为是调御法体。
此乃信熏修容有分證。禀自然约不可成。
良恐言似而意违。词近而旨远。
天师妙道。幸以再思。
且寇氏天师。崔君特荐。
共贻伊咎。夫复何言。
虽不混于淄渑。盖以自览于金鍮耳。
唯公逸宇寥廓。学殚坟索。
庇身以仁义。应物以枢机。
肃肃焉。汪汪焉。
擢劲节以干云。湛清澜而镇地。
腾芳文苑。职处儒林。
捃摭九畴之宗。研详二载之说。
至于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莫不义符指掌。事如俯拾。
樽俎咸推其准的。法度皆待其雌黄。
遂令相鼠之诗。绝闻于野。
鱼丽之咏。盈耳于朝。
惟名与实。尽善尽美。
而诚敬之重。禀自夙成。
护之心。实唯素蓄。
属斯諠义。同耻疚怀。
故能投刺含胶。允光大义。
非夫才兼内外。照实邻几。
岂能激扬清浊。济俗匡真者耶。
昔什公门下。服道者三千。
今此会中。同德者如市。
贫道猥以庸陋。叨厕末筵。
虽庆朝闻。终惭夕惕。
详以造疏三德。并是贯达五乘。
墙仞罕窥。词峰难仰。
既属商羊鼓舞。而霈泽必沾。
疾雷迅发。恐无暇掩耳。
佥议古人云。一枝可以戢羽。
何繁乎邓林。潢洿足以沈鳞。
岂俟于沧海。故不以愚懦。
垂逼课虚。辞弗获免。
粗陈梗概。虽不足取。
而义或可观。顾已庸疏。
弥增悚恧。指述还答。
馀无所申。释明浚白。
浑天赋679年6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待制宏文馆上元三年。始以应制举补校书郎。朝夕灵台之下。备见铜浑之象。寻返初服。卧病丘园。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代之言天体者。未知浑盖孰是。代之言天命者。以为祸福由人。故作浑天赋以辩之。其辞曰。
客有为宣夜之学者。
喟然而言曰。
旁望万里之横山。
而皆青翠。
俯察千仞之深谷。
而皆黝黑。
苍苍在上。
非其正色。
远而望之。
无所至极。
日月载于元气。
所以或中而或昃。
星辰浮于太空。
所以有行而有息。
故知天常安而不动。
地极深而不测。
可以为观象之准绳。
可以作谈天之楷式。
有称周髀之术者。
冁然而笑曰。
阳动而阴静。
天回而地游。
天如倚盖。
地若浮舟。
出于卯入于酉而生昼夜。
交于奎合于角而有春秋。
天则西北既倾。
而三光北转。
地则东南不足。
而万水东流。
比于圆首。
前临胸者。
后不能覆背。
方于执炬。
南称明者。
北可以言幽。
此天与而不取。
恶遑遑而更求。
太史公有睟其容。
乃盱衡而告曰。
楚既失之。
齐亦未为得也。
言宣夜者
星辰不可以阔狭有常。
言盖天者。
漏刻不可以春秋各半。
周三径一
远近乖于辰极。
东井南箕。
曲直殊于河汉。
明入于地。
葛稚川所以有辞。
日应于天。
桓君山由其发难。
苏秦之不死。
既莫知其为说。
隶首之重生。
亦不能成其算也。
二客尝亦知浑天之事与。
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原夫杳杳冥冥。
天地之精。
混混沌沌。
阴阳之本。
何太虚之无碍。
俾造化之多端。
南溟玉室之宫。
爰皇是宅。
西极金台之镇。
上帝攸安。
地则方如棋局。
天则圆如弹丸。
天之运也。
一北而物生。
一南而物死。
地之平也。
景短而多暑。
景长而多寒。
太阴当日之冲也。
成其薄蚀。
众星傅月之光也。
因其波澜。
乾坤阖辟
天地成矣。
动静有常。
阴阳行矣。
方以类聚。
物以偫分。
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
部之以三门
张之以八纪。
其周天也。
三百六十五度。
其去地也。
九万一千馀里。
日居而月诸。
天行而地止。
载之以气。
浮之以水。
生之育之。
长之畜之。
亭之毒之。
盖之覆之。
天聪明也。
圣人得之。
天垂象也。
圣人则之。
其道也。
不言而信。
其神也。
不怒而威。
验之以衡轴。
考之以枢机。
三十五官为偫生之系命。
一十二次当下土之封畿。
中衡外衡。
每不召而自至。
黄道赤道。
亦殊涂而同归。
表里见伏。
圣人于是乎发挥。
分至启闭。
圣人于是乎范围。
可以穷理而尽性。
可以极深而研几。
天有北斗。
杓携龙角。
魁枕参首。
天有北辰。
众星环拱。
天帝威神。
尊之以耀魄。
配之以勾陈。
有四辅之上相
三公之近臣。
华盖岩岩。
俯临于帝座。
离宫奕奕。
旁绝于天津
长垣之百堵。
启阊阖之重闉。
文昌拜于大将
大理囚于贵人
泰阶平而君臣穆。
招摇指而天下
东宫析木之津。
寿星之野。
箕为傲客。
房为驷马。
天王对于摄提。
皇极临于宦者
左角右角。
两曜之所巡行。
阴间阳间。
五星之所次舍。
后宫掌于燕息。
太子承于冢社。
宗人宗正
内外惇叙于邦家。
市楼韨垣。
货殖毕陈于天下。
北宫则灵龟潜匿。
螣蛇伏藏。
瓠瓜宛然而独处。
织女终朝而七襄。
登渐台而顾步。
御辇道而徜徉。
闻雷霆之隐隐。
听枹鼓之硠硠。
南斗主爵禄。
东壁主文章。
须女主布帛。
牵牛主关梁。
羽林之军所以除暴乱。
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
西宫则天潢咸池。
五车三柱。
奎为封豕。
参为白虎
胃为天仓
娄为众聚。
旄头之北。
宰制其边陲。
天毕之阴。
蓄泄其云雨。
大陵积尸之肃杀。
参旗九斿之部伍。
樵苏之地。
出入于园苑。
万亿之赀。
填积于仓庾。
南宫则黄龙赋象。
朱鸟成形。
五帝之座。
三光之庭。
伤成于钺。
诛成于锧。
福成于井。
德成于衡。
执法者。
廷尉之曹。
大夫之象。
少微者。
储君之位。
处士之星。
天弧直而狼顾。
军韨晓而鸡鸣。
三川之交。
鹑火通其耀。
七泽之国。
翼轸宇其精。
南河北河。
象阙于是乎增峻。
左辖右辖
边荒于是乎自宁。
乃有金之散气。
水之精液。
法渭水之横桥。
像昆池之刻石。
岁时占其水旱。
沧溟应其潮汐。
织女之室。
汉家之使可寻。
饮牛之津。
海上之人易觌。
日也者。
众阳之长。
人君之尊。
天鸡晓唱。
灵乌昼踆。
扶桑临于大海。
若木照于昆崙。
太平太蒙。
所以司其出入。
南至北至。
所以节其寒温。
龙山衔烛。
不能议其光景。
夸父弃策。
无以方其骏奔。
月也者。
偫阴之纪。
上天之使。
异姓之王。
后之事。
方诸对而明水洽。
重晕匝而边风驶。
裁盈蚌蛤。
则虏骑先侵。
适斗麒麟。
则暗虎潜值
五星者。
木为重华
火为荧惑。
镇居戊巳。
斯为土德。
白土西。
辰星主北。
俯察人事。
仰观天则。
比参右肩之黄。
如奎大星之黑。
五材所以致用。
七政于焉不忒。
同舍而有四方。
分天而利中国。
赤角犯我城。
黄角地之争。
五星同色。
天下偃兵。
趋前舍为盈。
退后舍为缩。
盈则侯王不宁。
缩则军旅不复。
或向而或背。
或迟而或速。
金火犯之而甚忧。
岁镇居之而有福。
观众星之部署。
历七耀而驱驰。
定天下之文。
所以通其变。
见天下之赜。
所以象其宜。
然后播之以风雨。
威之以霜霰。
或吐雾而蒸云。
或击雷而鞭电。
一旬而太平感。
肤寸而天下遍。
白日为之昼昏。
恒星为之不见。
尔乃重明合璧。
五纬连珠。
青气夜朗。
黄云昼扶。
握天镜。
授河图。
若曰赐之以福。
此明王圣帝之休符。
至如怪云祅氛。
冬雷夏雪。
日晕长虹。
星流伏鳖。
阴有馀而地动。
阳不足而天裂。
若曰惧之以灾。
此昏主乱君之妖孽。
昔者颛顼之命重黎
司天而司地。
陶唐之分仲叔
宅西而宅东。
其后宋有子韦。
郑有裨灶
魏有石氏。
齐有甘公。
唐都之推星。
王朔之候气。
周文之视日。
吴范之占风。
有以见天地之情状。
识阴阳之变通。
诗云谓天盖高。
语云惟天为大。
至高而无上。
至大而无外。
四时行焉。
万物生焉。
偫神莫尊于上帝。
法象莫大于皇天。
灵心不测。
神理难诠。
日何为兮右转。
天何为兮左旋。
盘古何神兮立天地。
巨灵何圣兮造山川。
螟何细兮师旷清耳而不闻。
离娄拭目而无见。
鹏何壮兮搏扶摇而翔九万。
运海水而击三千。
龟与蛇兮异其短长之质。
椿兮殊其大小之年。
钟何鸣兮应霜气。
剑何伏兮动星躔。
列子何方兮御风而有待。
师门何术兮验火而登仙。
鲁阳挥戈兮转于西日。
陶侃折翼兮登乎上元
女何冤兮化精卫
帝何耻兮为杜鹃。
争疆理者有零陵之石。
闻弦歌者有盖山之泉。
若怪神之不语。
夫何述于此篇。
以天乙之武也。
焦土而烂石
以唐尧之德也。
襄陵而怀山。
颜回之仁也。
贫居于陋巷。
孔子之圣也。
情希乎执鞭。
冯唐入于郎署也。
两君而未识。
扬雄在于天禄也。
三代而不迁。
桓谭思周于图谶也。
忽焉不乐。
张衡术穷于天地也。
退而归田。
我无为而人自化。
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析滞论 初唐 · 卢藏用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
藏用常以俗多拘忌。
有乖至理。
乃著析滞论。
以畅其事。
词曰。
客曰。
天道元微。
鬼神幽化。
圣人所以法象。
众庶由其运行。
是故大挠造甲子。
容成著律历。
黄公裁变。
元女启谟。
八门御时。
六神直事。
从之者则兵强国富。
违之者则辅弱朝危。
有同影响。
若合符契。
先生亦尝闻之乎。
主人曰。
何为其然也。
子所谓曲学所习。
懦儒(一作昧)所守。
徒识偏方之诡说。
未究亨衢之通论。
盖易曰先天不违。
传称人神之主。
范围不过。
三才所以虚中。
进退非邪。
百王所以无外。
故曰国之将兴听于人。
将亡听于神。
又曰祸福无门。
唯人所召。
人无衅焉。
妖不自作。
由是观之。
得失兴亡。
并关人事。
吉凶悔吝。
无涉天时。
且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为善者天降之福。
不善者天降之殃。
高宗修德。
桑谷以变。
宋君引过。
法星退舍。
此天道所以从人者也。
古之为政者。
刑狱不滥则人寿。
赋敛蠲减则人富。
法令有恒则国静。
赏罚得中则兵强。
所以礼者士之所归。
赏者士之所死。
礼赏不倦。
则士争先赴。
苟违此途。
虽卜时行刑。
择日出令。
必无成功矣。
自季代迁讹。
俗多徼倖。
竞称怪力。
争诵诡言。
屈政教而就孤虚
弃信赏而从推步。
附会前史。
变易旧经。
依托空文。
以为徵验。
覆军败将者。
则隐秘无闻。
偶同幸中者。
则共相崇饰。
岂惟听之增惑。
亦乃学人自是。
呜呼。
习俗讹谬。
一至此焉。
夫甲子兴师。
非成功之日。
往亡用事。
异制胜之辰。
苟修其德。
何往不济。
夫环城自守。
接阵重围。
无关地形。
不乖天道。
若兵强将智。
积城坚。
虽复屡转魁刚。
频移太岁。
坐推白武。
行计贪狼。
自符鸡斗之祥。
多贻蚁附之困。
故曰任贤使能。
则不时日而事利。
法审令正
则不卜筮而事吉。
养劳赏功。
则不祷祀而得福。
此所谓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故太公犯雨。
逆天时也。
韩信背水。
乖地利也。
并存人事。
俱成大业。
削树而斩庞涓
举火而屠张合
未必暗同岁德。
冥会日游。
俱运三门
并占四杀。
杜邮齿剑。
抑唯计沮。
垓下悲歌。
实阶刓印。
若以并资厌胜。
不事良图。
则长平尽坑。
固须恒济。
襄城无噍。
亦可常保。
是知拘而多忌。
终丧大功。
百姓与能。
必遗小数。
金鸡树上。
方为楚国之殃。
万毕枕中。
适搆淮南之祸。
刻符指盗。
反更亡身。
被发邀神。
翻招夷族。
吁嗟威斗赭鞭。
不禳赤伏之运。
筑城断冈。
何救素灵之哭。
火灾不验。
裨灶无力以窥天。
超乘阶凶。
王孙取监于观德。
九徵九变。
是曰长途。
人谋鬼谋
良归有道。
此并经史陈迹。
圣贤通规。
仁远乎哉。
讵宜滞执。
客乃蹙然避席曰。
鄙人困蒙。
不阶至道。
请事斯语。
归于正途。
而今而后。
焚蓍龟。
毁律历。
废六合。
斥五行。
浩然清虑。
则将奚若。
荅曰。
此所谓过犹不及也。
夫甲子所以纪日月。
律历所以通岁时。
金木所以备法象。
龟蓍所以前人用。
圣人以是神明德行。
辅助谋猷。
存之则叶赞成功。
执之则凝滞于物。
消息之理。
其在兹乎。
客于是循墙匍匐。
帖然无气。
口㰦心醉。
不知所以荅矣。
天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
太初之始,玄黄混并。
及一气之肇判,生有形于无形。
于是地居下而阴浊,天在上而轻清。
斯盖群阳之精,积气而成。
澒洞苍莽,不可为象,溟涬濛鸿,莫知其终。
其气皓𤽂,其体穹隆。
观文以察时变,垂象而见吉凶。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定辰极于保斗,验日星于磨蚁。
其运也,转如车毂;
其速也,流如弩矢。
半覆地上,半居地下。
或似卵以含黄,或若奁而抑水。
方既见于王充,安亦闻于虞喜
落下准之于地中,耿询测之于室里。
悠哉博厚,倬彼昭回,称历历,网说恢恢。
雪霜降而风雨施,无非教也;
四时行而万物茂,复何言哉!
懿彼秉阳,本乎亲上。
著不息而行健,列三光而成象。
抑高见张弓之道,临下识覆盆之状。
若夫玄景映璧,繁星贯珠,究宣夜之说,习《周髀》之书。
申须言之而尽妙,裨灶论之而有馀。
亦闻九野为称,十端是纪,为万物之祖,用四时作吏。
郑国之再旦,悟齐公之仰视。
苌弘违之而支坏,穆子梦之于压己。
至若黄帝盖象,颛顼浑仪,可以表测,谁能管窥。
道悠久而闻《礼》,步艰难而见《诗》。
既居高而治下,亦常正而无私。
尝论冒笠之象,宁知倚杵之期。
仁已喻于放勋,高仍同于仲尼
授之人时,正以璿玑。
唐尧羲和之命,高辛重黎之司。
故王者被衮以象矣,燔柴而祭之。
南郊就阳之位,圆丘父事之仪。
以灾异而垂谴,岂玄远而难知?
故其德表清明,道称柔克,瞻浩浩之元气,仰苍苍之正色。
亏以东南,奥以西北,街指毕昴,宫称营室。
难谌而靡常,无亲而辅德。
常亏盈而益谦,每无为而成物。
邹衍曾谈,保章是职。
既见于神农,降种亦闻于后稷
共工触山而折柱,女娲补阙而鍊石。
秦密尝陈于辩对,裴楷亦昭于敏识。
若夫域中为大,得一而清,立圆仪之八尺,识《太玄》之九名。
制既闻于陶景,妙或说于张衡
旋转识弹丸之状,覆焘见欹盖之形。
尔其运以六气,承之八柱,既警晋而启魏,亦与唐而授楚。
故当钦若,岂宜戏豫。
虞炳之妙识,伏姚信之精虑。
至若巫咸叫阍,陶公击门,《诗》称云汉,柱识昆崙。
闻汤王之仰舐,传邓后之曾扪。
推耿、落于扬子,一浑、盖于灵恩
既识左旋,亦云周复。
尝闻不足而裂,每为盖高而跼。
思真之论精微,道养之言委曲。
或云历于两地,或云通于飞谷,斯皆臆度之谓,岂见闻于耳目也!
按:《事类赋》卷一,嘉靖十六年秦汴刊本。
历生失度判历生失杪忽之度)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律吕之本。今古攸尚。
周行殷历。孔子于是兴嗟。
汉袭秦正刘歆以之条奏。
莫不考于经传。稽之气象。
惟彼历生。称明算法。
理须铜壶晓唱。则听鸡鸣。
玉斗夜回。方看蚁转。
何得轻于杪忽。失以毫釐。
裨灶多言。岂知天道。
羲和废职。几乱人时。
遂令太史罢占。畴人废业。
陆佐公之漏刻。莫见新成。
张平子之浑仪。但闻虚设。
既失推之典。何逃寘棘之刑。
天道如张弓赋(王者喻身,则此宜施。)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小畜集》卷二、《永乐大典》卷一三一九四、《历代赋汇》卷六八
上天如之何?
匪谦莫益;
张弓如之何?
匪高莫抑。
瞻倚杵之为状,考弯弧而取则。
所以老氏赜之以立玄言,王者法之而建皇极。
岂不以天实亏盈,弓唯审固,既命中以有式,若无亲而设喻。
善恶之效,自应弦而靡差;
祸福之祥,同流矢之所注。
吾尝观善射之人,如天道兮有伦。
下者举其势,高者俯其身。
左马右人,落彀中而不失;
十发九中,视掌上而弥亲。
又尝观上玄之理,与张弓兮匪异。
损有馀以示诫,补不足而平施。
小人用壮,唯六极而是罹;
君子好谦,乃百祥而咸萃。
又尝观上圣之姿,法天道兮缉熙
令先禁于强暴,心不忘于茕嫠。
百姓与能,自乐财成之道;
四时咸序,爰归辅相之宜。
天之道也既如彼,弓之义也又如此。
懿乎男子之事,克叶圣人之旨。
自可移于邦,求诸己,盖裒多益寡者焉,唯举下抑高而已。
夫如是,则张其弓,挟其矢,体由基之所长;
天道远,人道迩,非裨灶之能量。
是以君者抚其弱,抑其强,如猿臂之尽妙,中鹄心而允臧。
向使天理或爽,君道靡常,自然反时而反德,又乌可称帝而称王者哉?
故曰:孰能以有馀奉天下?
唯有道者
君者以百姓为天赋(君有庶民,如得天也。)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小畜集》卷二、《历代赋汇》卷四一、《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二五四
勿谓乎天之在上,能覆于人;
勿谓乎人之在下,不覆于君。
政或施焉,乃咈违于民意;
民斯叛矣,同谪见于天文。
在乎观百姓之劳逸,岂止仰一气之絪缊而已哉!
徒观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覆盂之状何在,倚杵之形莫有。
茍知乎御之以道,亦类乎戴之而走。
悠也久也,固无杞人之忧;
养之育之,宛其娲皇之手。
取彼穹昊,方兹兆民,匪在苍苍之色,勿轻蠢蠢之人。
虽令不从,反时之焚是比;
抚我则后,无亲之义斯陈。
可仰兮匪独高明,可畏兮亦惟黎庶。
每虑其一夫不获,窃比于六龙以御。
验恶以归周,似厌秦而授楚。
是知察彼哀乐,同兹惨舒,但人心之悦矣,任天道之何如。
教以文章,似列星辰之际;
示之淳朴,疑归混沌之初。
想夫君既柔怀,民同刚克,姑寅畏以则可,苟暴殄而安得?
舆人歌颂,乃大舜之升闻
自我聪明,信惟尧之是则。
大矣哉!
善化民者,以天为则;
善知天者,以民为先。
若天人之理洞达,则帝王之道敷宣。
宁资裨灶之言,斯为妄矣;
自取夷吾之说,不亦明焉。
今我后子育兆民,砥平九野。
上惟奉于穹昊,下每矜于鳏寡。
自然以百姓为天,万方归也。
对观生束脩判(庚补观生所学未就其师同算生例徵束脩诉云盖伎术不可为例必其抑纳遣出几何师曰算之伎术生终不伏) 唐 · 李子珣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
庚补观生。事师来学。
方欲空中辨气。指宝剑于丰城
天上瞻星。识贤人于颍水。
既而天远人迩。功业未就。
弟子之好。束脩是徵。
所务虽殊于算生。其致亦同于观者。
康成博物。计天仪而不差。
裨灶多知。察时变而无舛。
一彼一此。岂曰殊途。
观生算生。固宜齐例。
何称抑纳。辄此薄言。
须科虚诉之愆。俾从伎术之例。
至道圣德颂 北宋 · 刘锡
 出处:全宋文卷六○、《成都文类》卷四八
臣闻惟王建国,辟天下以为家;
问罪吊民,执征伐而自出。
礼乐兴而车书混,风雨顺而阴阳和,敷大信以被豚鱼,露至仁而及草木。
耕田凿井,且帝力以何知;
里咏途歌,唯家给而自乐。
斯为有道之朝也。
我后握图御宇,下武承祧,契压纽之祯祥,叶垂衣之历数。
万方景附,百蛮子来。
边隅之祸乱已平,武库之干戈不用。
观书乙夜,思政未央,备窥得丧之由,咸得步骤之理。
躬亲庶政,宵旰忘劳。
得士则昌,所以崇四科而拔俊造;
知人则哲,所以设千铨而较贤能。
英雄尽入于彀中,寒苦讵遗于岩穴。
轮辕适用,管库皆甄,「白驹」之咏不闻,「维鹈」之刺靡作。
其有霜棱肃物,直气凛人,负謇谔之通才,蓄纵横之逸辩,谏油衣而作瓦,止銮辂以从桥。
若此者俾居谏署
雕龙茂异,比鹗声华,杳冥传江氏之毫,寤寐得丘迟之锦,赋就而文无加点,诗成而钵未销声。
若此者司于文翰。
默识颖悟,周才博通。
指天上之石麟,咸称异表;
问省中之温树,不对家人。
若此者擢赞枢务。
筹谋兼济,宇量渊深,一言可以兴邦,九功斯焉惟序。
桑阴未革,言从可陟于周师;
箭漏才移,行合堪登于汉辅。
若此者升之廊庙。
百职举而万务简,六籍兴而五教修。
至若勇冠三军,谋深百胜,蕴孙、吴之妙略,怀颇、牧之沉机。
箭落酒樽,王霸端居而不动;
君临细柳,亚夫上请以徐行。
窦婴济众之心,擅景舍让功之美。
剑刺而飞泉涌出,戈挥而太阳再中。
识动风云,诚感天地。
若此者命之为上将
文王能官人,汉高善将将,未可同年而语耶!
粤以二圣重熙,垂四十载,迩安远肃,时和气清。
桂海水天,皆同尉候;
鹳林鲽水,尽入提封。
四郊无多垒之虞,重门罢击柝之备,刑息而不用,化洽于大同。
眷彼坤维,是为益部,星分井鬼,地接荆扬。
列肆云罗,珠贝荧煌于三市;
居人栉比,酋豪繁盛于五陵。
俗尚嬉游,家多宴乐。
犬子、扬雄之故里,文翁石室以犹存,所以时有才名,好藏文籍。
劝分务穑,俗久返于淳和;
说礼敦诗,门竞成于邹鲁。
既富且庶,役寡赋轻。
古为奥区,今尤壮观。
我后常矜远服,遍示优恩,择循吏以抚绥,去贪人之刻削,熙然无事,迄今小康。
傥军旅尚多,则仰给斯费,徵敛及下,咨怨必兴。
扰我蒸民,曷为父母?
所以减其戍卒,用泰两川,务安黎庶之心,冀免侵渔之弊。
不谓灾缠分野,盗起窥觎,乘虚辄构于奸谋,恃险僭称于大号。
聚徒作梗,揭木为竿,驱胁我编氓,虔刘我郡邑。
长安远,剑栈天高,窃料王师,焉能立至,稍阻瓜时之约,克成割据之谋。
遂令不逞之辈,分诱顺非之徒,数逾百万,毒甚豺狼。
先迫龟城,恣行犬噬。
守臣败职,共治乖方,复众寡以相悬,遂金汤而失险。
使我一城生聚,陷涂炭以何辜;
三峡扬波,跃鲸鱼而害物。
使车入奏,宸听俄闻,愤兹蜂虿之微,玷我承平之化,雷霆赫怒,貔虎徵师。
先择统帅之臣,能腹心之寄,授受之际,艰难责成。
顾谓宣政使王继恩曰:「汝久侍冕旒,尝亲帷幄,执大节而不夺,竭忠诚而可嘉。
屡从龚行,备知韬略。
今以蜀民失驭,蚁聚为妖。
若火燎原,须行扑灭;
如汤沃雪,暂枉师徒。
必以谋臣,达于阃制,识董戎之体,知应变之方。
佥曰汝谐,祗膺朕命」。
繇是密承睿算,寅奉宸严,谕之以荡定之期,诲之以怀柔之略。
倏离景从,夙驾星轺,仗玉节以身先,会虎贲于关右,分万乘忧勤之意,解一隅俶扰之危,莫不倍道兼行,次于昭武
登山临水,车殆马烦,察彼舆情,斯亦劳止。
俾之休憩,逮于浃旬,皆知秣厉之方,尽禀甲庚之令。
遽以单醪飨卒,十乘启行。
龙跃崩云,雨施届路,朱旗烁野,霜矛凛空,士一其心,人百其勇。
孟阳剑阁,易若转丸;
下王浚之刀州,疾如反掌。
贼首李顺闭关设拒,坐甲固存。
鱼游沸鼎之中,莫知攸济;
枭处危巢之上,犹唳恶音。
王继恩大阵俄临,中军悉至,亲挥白羽,竞务先登,万旅齐驱,排闼而入。
短兵接刃,一以当千,交锋靡遗,应弦皆毙,类鹰鹯之逐鸟雀,若鸿毛之遇顺风。
李顺力屈势穷,藏于群寇,乱兵所害,横尸莫如,既免载于槛车,亦幸逃于枭首。
自辰至午,拯危就安,巢穴砥平,淑慝精辨。
茍非我后神机独断,睿选当仁,遵出口入耳之言,副临事制宜之旨,曷以立除大憝,罄剪群凶?
波静锦川,云集阛阓,百姓胥悦,三军肃然。
禁暴戢兵,府库秋毫而不犯;
矜孤恤寡,闾阎老幼以知归。
氛祲廓而和气生,妖逆除而皇风扇。
捷书才奏,曲赦屡加。
什一之征,并从蠲宥;
筦搉之利,取便人民。
小大之罪皆除,逋欠之徒尽释,雷雨作解,咸与惟新。
于是阖境缁黄,一川士庶,扶老携幼,攀长吏之辕,言发涕○,感大君之惠,曰:「昨以顽愚背诞,偷窃乱常,上黩四聪,远劳七卒。
诚合潴宫污池,易贯移乡,或置于魑魅之陬,或迁于成周之邑。
岂谓乾坤厚施,雨露深恩,免玉石以俱焚,俾泾渭之分别。
匿瑕含垢,以欲从人,生者安怀土之情,殁者遂首丘之志。
下哀痛泣罪之诏,申罪己之言。
地处要荒,再尧天之覆;
年当蒲柳,重观舜日之光。
愿立丰碑,请颂圣德」。
知州枢密直学士张咏乐成盛事,遂其所陈,以臣漕运从军,备觌戡定,具以众恳,请颂徽猷。
然而天地贞观之仁,日月高明之道,岂以雕虫末技,半豹謏闻,能歌造化之功,可纪照临之德?
井视星而无几,蠡测海以非多,内省庸虚,夫何叙致?
忝为臣子,不敢让辞。
恶杀好生,虽裨灶焉知于天道;
歌虞颂鲁,而王褒粗晓于人心。
梗概直书,谨为颂曰:
我后继明,膺乾御宇。
道统百王,功高万古。
越契踰绳,登三迈五。
天下一家,千年真主。
化臻清净,用急贤良。
夷凶定难,论道经邦。
往无弗尅,谋无不臧。
左右前后,得人而
覆载之中,霜露所委,法则衣冠,混一书轨。
牛马归牧,剑戟销毁,万国咸宁,四郊绝垒。
西南益部,群盗狂骚。
谓地之险,谓天之高。
乱常作梗,凭阻兴妖。
穷凶极恶,自孽难逃。
声闻于天,王赫斯怒,亲选帅臣,即时届路。
羽檄徵师,函关西度。
十万貔貅,会集云雾。
元戎贞律,尽禀神谋。
平趋剑阁,直入成都
乌合蚁众,席卷风驱。
一日而定,百姓重苏。
渠魁既歼,胁从皆释。
宣谕安存,闾阎万亿。
不获已而,乱是用殛。
颁白感泣,儿童悦怿。
蠢兹巨逆,黩我一方。
民罹点污,帝用衋伤。
恩宥稠沓,悯念凋戕。
视人如子,降福穰穰。
中外缁黄,遐迩耆艾,泣告长吏:鄙俗罪大,比屋可诛,圣恩全贷。
施重嵩衡,命轻草芥。
请颂圣德,刊在贞珉,朝夕瞻企,蹈咏圣神。
如依日月,若拜君亲。
长遵忠孝,用诫曾云。
按:《全蜀艺文志》卷四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